学院简介

更新时间:2010-02-18

为有效缓解地方新能源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树立现代产业学院的标杆,常熟理工学院率先探索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打破根据学科设置的实体二级学院之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跨专业教学资源整合,2009年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发展,通过政校企行合作成立全国首家光伏科技学院。2020年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现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3个本科专业。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涉及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工程认证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新能源系统及相关领域的信号传输处理、嵌入式开发等方向;车辆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复合储能构型设计、驱动系统设计和优化控制两个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正高级15人、副高级40人、中级及以下35人。具有企业背景的专职教师数8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0%;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分别占总人数的52.2%47.8%

学院创建后,在全国率先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政校企行合作机制。现代产业学院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模式理论的新拓展,该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发展过程中,凝练了应用型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三个基本属性:教学内容先进性,教学实施理实一体性,教学过程持续改进性,形成了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校企合作出版新能源系列应用型教材,填补国内空白,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3项和苏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承担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车辆工程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学院和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江苏金通灵光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和新材料方向龙头企业合作,政校企行多方共建新能源技术产教融合中心、常熟氢能源研究院、固态电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完成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成果转化,解决了太阳能光伏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难题。近5年,承担20项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和众多企业横向课题等研究开发项目,科研经费累计超过1.5亿。依托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和企业共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重点实验室、绿色储能电池及其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纳结构与能源器件校企联合实验室,新能源汽车CNAS检测实验室,建成了共享的产业平台,为产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发展。

       学院和产业共建了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新能源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五合一”基地,实现了教学、科研、师资、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共享合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043人。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培养的学生能力对接产业需求;学生每年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10项以上,国家竞赛奖项30项以上。毕业生80%左右在新能源领域就业,就业单位95%以上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体现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多人成为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